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
皮日休

晚唐時期的文學家,皮日休(840?-883?),字襲美,一字逸少,明確年齡不詳,僅知大約生於唐文宗開成五年前後,卒於唐僖宗中和三年之後。因為居處在鹿門山,便自號鹿門子,又號間氣布衣、醉吟先生;襄陽(今湖北省襄陽市)人。
      貧苦家庭中長大的皮日休,躬耕苦讀,人雖然窮,但氣節一點也不短!早年就已立下志願,要能考取功名,輔佐君王,治理世事,一心想要追隨唐代初年著名宰相──房玄齡、杜如晦──的腳蹤。二十三歲(懿宗咸通三年,862)那年,他開始了自己一邊出遊,一邊準備考試的旅程。從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河南,繞了一大圈的路上,寫景寫情,眾多詩文,於焉成形。最後,到了長安,但卻在進士考試的時候,失利落榜。於是,皮日休又轉而南行,定居在壽州(今安徽),繼續努力準備國家考試。
      四、五年光陰過去,這位二十七歲(咸通七年,866)好詩文的文學家,依舊沒考上進士。但在這年,他將自己早先一路出遊、時有所得而寫下的詩文,集結起來,編成十卷本的《皮子文藪》。此集成就斐然,也奠定了他日後文學家的名聲。很快地,咸通八年(867),皇天終於不負苦心人,讓二十八歲的皮日休得登進士第。然而,在接下來的宏詞科考試,依舊應試不過,便決定隔年(咸通九年,868)要東行出遊。不料,遇上兵亂,避往蘇州,卻因此在咸通十年(869)開始了他的仕途,擔任蘇州軍事院從事一職,並得認識陸龜蒙;從此二人以詩友相交,相互唱和。
      皮日休三十一歲時(咸通十一年,870),終於在蘇州定居、結婚,好友陸龜蒙還特地書文祝賀,熱鬧至極。又隔兩年(咸通十三年,872),終於有機會回到京師,先是擔任著作局校書郎,兩年後便轉為太常博士。之後,更隨高駢的軍隊,擔任毗陵副使(唐僖宗乾符五年,878),出軍在外。然而,隔年高駢軍敗,皮日休被黃巢軍俘虜,進而劫以從軍。隨著黃巢軍隊征戰行走,在僖宗廣明元年(880)時,攻入長安稱帝,皮日休被授予翰林學士官職。數年過去,黃巢兵敗,皮日休下落不明。最後,於僖宗中和三、四年(883、884,皮日休年約四十四、五)左右離世,死因究竟為何(或為黃巢所殺,或說黃巢兵敗後為唐王朝所殺,或說之後到浙江依附錢鏐,或說流寓宿州以終,墓在濉溪北岸),則眾家說法不一。其《皮子文藪》收文200篇。於《全唐詩》、《全唐文》內亦可見,數百首《文藪》未收詩、文。另有與陸龜蒙唱和的《松陵集》十卷。
      自咸通後期開始,唐朝又進入動亂時期。文人在仕途上,不僅較難有所作為,常更有性命堪慮的時候。政治環境險惡,有些人就把功名看薄了,淡然處之。而並稱「皮陸」的皮日休、陸龜蒙,便互以詩文唱和,關注於個人生活,每取日常、身邊器具、景物、人事為材料,歌風詠物,詼諧好謔。在《文藪》六百多首詩中,無處不見這般避世與淡泊的韻味。對唐末詩壇而言,隱然別成江湖隱逸一派。
      不過,宏觀中國晚唐時期,豪門貴族,荒淫奢侈,文壇上,文風亦是一片華靡浮豔。雖說大環境如此,但在其貌不揚、性情傲慢的皮日休身上,由其中進士第前,即已編就的《皮子文藪》來看,卻承襲了中唐新樂府運動的精神。在現實中,同情民生疾苦,憤恨時政腐敗,堅持著《詩經》以來的諷刺傳統,批判尖銳,深刻地反映社會。而寫實詩人如他,亦是推崇前人,像是文學大家──李白、杜甫與白居易等。
      皮日休早年的文學主張與風格,皆表現於《皮子文藪》中。此集共為十卷:卷一賦,卷二諷悼,卷三文,卷四碑銘讚,卷五文論頌序,卷六至卷八為雜著,卷九書,卷十詩。在《文藪》內,可見皮日休對晚唐的腐敗政治,充滿失望,憂之,亦恨之。在〈作河銘〉、〈睛鼎銘〉中,強烈譴責隋ㄧㄤˊ﹔yang帝,役使民眾、開鑿運河,實際上是以古諷今,對當時唐懿宗大興勞役、野蠻搜刮,表達憤怒、抗議。皮日休敏銳、深刻地觀察,在〈憂賦〉中悲嘆民生艱苦。認為若這樣下去,不施仁政的唐朝政府,終將會再次蹈上「夏架、商紂之覆轍」。他殷殷期盼地不斷告誡,表達了對家國命運的憂愁。於是,借山神之口,於〈霍山賦〉中叩求政府,應要行政精簡,挑選優秀官員,平撫人民冤情,治理社會貧困,以達安撫民心之用。又以「水、橋」關係作為譬喻,於〈河橋賦〉中,大力主張任用賢能,推行儒家仁義之道。
      皮日休弘揚儒教,鼓吹聖人之道的目的,是為改善現實社會,即所謂的「經世致用」。他認為,帝王若失去仁德之行,就會失去天下。仁德決定成敗,關乎天下興亡大業。也就是說,無有仁德品行的君王,被人民要求下台,也是理所當然之事。因而,皮日休一再推崇孔子,亦是因其品德: 
        先師仲尼,邁德于百王,垂化于萬世。仲尼之化,不及於一國,而被於天下;不治于一時,而需于萬世。夫子之道,久而彌芳,遠而彌光;用之則昌,舍之則亡。
      他不僅推崇孔子若此,在咸通四年(863)時,他還曾上書朝廷,請以《孟子》為科考學目、以韓愈配饗太學,就是因為孟子「以救世、補教為志」,韓愈文章「蹴楊、墨於不毛之地,蹂釋、老於無人之境,故得孔道巍然而自正。」無一不是想在豺狼當道的傾危國運之中,尋求扳正、挽救的出路。而近人魯迅也正因皮日休如此熱血懇切,而稱其「是一蹋糊塗的泥塘裡的光輝的鋒芒」,實一點也不為過!

撰稿人:陳讚華
網站滿意度調整